唯有數字高手才能確實減少財務黑洞
當年,我因為買股票而蒙受重大損失時,身邊便有某位財經友人教會了我一個簡單的股票投資公式,公式如下:
每股淨值×0.5+每股盈餘×15
當由這個公式所算出的數值比現在股價高時,你就該賣出手中持股;而若比現在的股價低,則應該趁勝買進。在此,請容我為大家做更簡單的說明:
若從家計觀點來看淨值,將存款、現金、房子、車子等「資產」減去房貸、車貸、助學貸款等「負債」之後,所得出的「純資產額」就是所謂「淨值」。而我之所以將資產乘以O‧五,係因當中約有一半的資產是某些根本不值錢的東西…。
反之,若從家計觀點看盈餘,將薪水減去生活費、休閒娛樂費等所有支出後,其所得出的數字就是所謂的「盈餘」。而之所以乘以十五,則是因為根據目前的統計結果來看,每家上市櫃公司平均都有十五年左右的時間,能讓公司獲利持續成長。
這個公式看似難懂,但是只要明白其中的結構,你將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。我素來以自己會計師的身分而自豪,所以,當朋友告訴我這個公式時,我心裡還在納悶:「搞什麼嘛…?真是幼稚到不行的公式。」然而,朋友那時卻反問我:「就算你覺得這個公式很簡單,但你現在所持有的股票中,又有哪一支股票是透過這個公式精算後才買進的呢?」
而說起來真丟臉,因為還真沒有任何一支股票是透過這個公式計算過後而買進的。後來,朋友又說:「即使公式簡單,但經過分析後的投資行為與直覺認為『應該會賺錢?』而付諸的投資行為,兩者之間的差異其實是截然不同啊!」朋友的這番話,頓時讓我恍然大悟…。
進行投資時,千萬不要只憑直覺去行動,若能再投入些許的數字做佐證,往往能夠讓投資行為變得更有效率,不會徒勞無功。直到這時我才注意到,如果能參考實際數字來作思考,投資判斷失誤的機率將會減少。當然,反過來說,以數字作為思考的時候,有時也會讓我們下錯判斷;畢竟當我們先看到物品價格時,通常就會變得只注意價格,忘了必須透過數字來思考、估計該物品的真正價格。
因此,就從現在起,試著透過實際的數字計算方式,來驗證我們所下的判斷是否錯誤?
以上文章摘自《二十歲就賺進第一桶金》/寶鼎出版──CH2 重新檢視家計的浪費,減少一半支出
※延伸閱讀
‧二十歲─邁向美好人生的敲門磚
‧你是否不在乎「薪水」多寡?
‧你是否連花錢的態度也是「漫不在乎」?
‧即使打算在這邊待一輩子,也要思考轉職的問題
留言列表